陕西科技大学志愿者赴柞水调研尾矿处理

作者:冯篱 来源:柞水政府网 2015-08-03 16:44:03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暑假期间,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响应国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号召,组建了赴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尾矿处理的调研团队,旨在利用专业技术,为尾矿处理提供最佳工艺配方,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入围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大赛百强团队。

2015年7月23日上午,赴商洛“探金索银”尾矿调研实践队19名队员在指导老师卢文玉和吕玥澄的带领下来到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镇长安怡、党委副书记魏长安等人协助调研团安排好为期七天的尾矿调研行程安排。

调研初期,实践团利用四天时间翻山越岭,实地调研了木梓沟、井边沟、栋梓沟、椿树沟等多处储存铁、铜、银、铅、锌等矿物质的尾矿库,采集了原矿石及尾矿样品为后期试验做准备。其次,实践团参观了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实地学习、考察了原矿石加工及尾矿处理的详细过程。同时,实践团利用调查问卷及专题访谈等形式,分小组就“尾矿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尾矿处理现状及展望”等主题对当地领导干部、企业矿工及当地居民等进行了走访。

据悉,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赴商洛“探金索银”尾矿调研团可依托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工程专业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成分不同的尾矿制备成如多孔玻璃、微晶玻璃等多种新型的环保材料。这些环保材料对于尾矿的利用率可达95%以上,对储量较大的尾矿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创新发展。

这一想法得到了当地领导及矿场负责人的支持。柞水县小岭镇经发办主任董建刚表示:“如果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实现尾矿循环利用,我们非常欢迎”。大西沟矿业公司生产车间主任谈到,其公司所用的原矿石四氧化三铁品位为10%~15%,经处理其含铁量达到63.5%,精矿年产量可达到135万吨,尾矿年产生量约为100万吨。尾矿产量较大,且当地矿业公司未对尾矿采取任何加工方式便利用尾矿自身重力,将其沉淀在两山之间,进行堆积式垒放。同时,一个尾矿库的修建需要十几个亿的耗资,但其所能承受的年限仅为三十年,库满之后需要另行选址,重新堆放尾矿,这种侵占土地资源式的处理方式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很容易成为恶性循环。他们非常需要成熟的科技团队为他们解决相关难题。

此外,当地居民普遍认为,矿业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但是,尾矿的不合理处理不仅给当地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废弃的尾矿库周围土地的沙化,在遭遇地质灾害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另一位老矿工告诉我们,之前有过将尾矿制成免烧砖、水泥等产品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而对尾矿制成玻璃的想法他则抱以信心,认为值得探索。

尾矿处理研究任重道远,翻山越岭采集样本对学生而言,也充满了挑战和考验。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的精神令当地政府和村民备受感动,大家纷纷向他们伸出援手,以期共同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编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