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道教

作者: 来源:365投注网址 2015-09-01 09:42:21

  
  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时期。最初的宗教形式,称为自然宗教,如原始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阶级社会出现后,阶级压迫给人们带来较自然灾害更加深重的痛苦恐惧和绝望,便产生了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和追求“来世”的想法。宗教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由拜物教而多神教,而一神教,由氏族图腾崇拜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的宗教。目前,世界上流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中国则流行儒教、佛教、道教等。
  柞水地域历史上人们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为多,“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及各色人物。)在柞水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和表现。随着时代的变更,各类宗教的信徒愈来愈少,呈现出: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宗教信仰形态。
  
  
  道   教
  
  道教,是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被称为国教。道教在东汉时期由张道陵创立,最初叫五斗米道或天师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主张脱离现实,炼丹修仙。道教来源于古代迷信,根植于汉族,为中国正统的国教,后被唐、宋、元、明各朝统治者推崇为各教之首。
  道教的创立发迹地是终南山。终南山是秦岭东段的最高峰,海拔2804米。终南山的北坡是南五台、翠华山,南坡是牛背梁、四方山。柞水地域在唐代被称为终南奥区,清代设孝义厅时被誉为终南首邑,当代所建的包茂高速公路长隧称为终南山公路长隧,其南口在柞水营盘,北口在长安区太乙宫。终南山与柞水结缘已久,所以在当代开发建设的柞水溶洞、牛背梁森林公园等,都被专家学者称为“终南胜景”。
  终南山是中国南北文化区域的分界线,中国道教思想的发源地,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基地。终南山集道教、佛教、基督教、民间信仰、隐士文化等于一身,在整个中华宗教文化中占有崇高的地位。终南山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老子、鸠摩罗什、张载、张鲁(张鲁,曾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称王称帝三十二年)等,各个璀璨夺目,影响极为深远。终南山的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医学家,人数众多。终南山具有高质而多样的文化内涵,其人文价值远远超过其自然生态价值,堪称世界文化名山。“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成语典故都出自终南山。
  人们通常说柞水地处秦岭南麓,这话不错,但不确切。笔者认为,应改为“地处秦岭南坡的终南山脚下”更为准确。
  道教在终南山著成经书后,向南传经布道的首站就是柞水。当时传播的途径之一,就是唱道情和渔鼓说唱。众所周知,商洛道情在全国有名,柞水渔鼓近年来在省内外颇有影响,殊不知,道情和渔鼓道情就是道教传播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道情:道义情理,也称渔鼓道情。一种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用渔鼓和筒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流行到民间,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柞水渔鼓历史久远,说明道教在柞水传播的历史也较为久远,而且代代相传,至今还有不少老艺人健在。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于先秦的方土、术土,形成于东汉晚期,为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当时道教有两大派,一派称太平道,一派称五斗米道。太平道首张保、张角兄弟俩的领导下在江淮一带组织黄巾起义,反抗朝廷一时声势浩大,后被镇压。五斗米道流传在四川东北部,因与太平道派系不同,故能得以保存下来。传至北魏,它的传人寇谦之奉先秦哲学家李耳(一名李聃,即老子)为教祖,道教之名才正式确立。
  道教讲长生、飞仙,重神仙鬼怪。虚构出由玉皇大帝、阎罗天子到城隍土地、各路神仙一整套神鬼系统的多种宗教。元朝以后,道教又逐渐演变成两大宗派——全真道和正一道。前者主张炼丹飞仙,遵守戒律,不食荤腥,不许结婚;后者主张祛魔、祈福、重符,允许结婚。但两派所奉尊的神都是相同的。道教是多神教,神鬼无一不归入道教的范畴,在民间影响最大,在柞水影响最为深广。
  道观庙宇,是道教的活动中心,也是道徒求神祈福的场所。柞水地域的庙宇,可以说是无处不有,处处有。粗略统计,全县大小庙宇约在100—150处。历史上,较大的庙宇有九华山、天屏山、老庵寺、杨泗庙(现属镇安),每处庙宇的道长、主持(包括道士、和尚)均在百人左右。清代嘉庆年间修建的孝义厅城(今柞水县城),城内除厅署外,全是各种庙宇的建筑群,至今尚存无量殿和圪塔寺。以原石瓮乡为例来说,在24平方公里的乡辖内,就有庙宇14处,北部的堰水沟垴有玉皇殿;中部有观音殿、文庙、老君庙、玉皇宫、南海观音庙、陈杨二道庙;南部的古道岭有关帝庙;东乾谷有祖师庙、泰山庙、水师庙;西乾谷有火神庙、财神庙、土地庙等,可以说是庙宇星罗其布。
  柞水是典型的移民地区,又是贫苦之地,移民急于谋生而缓于谋道,事实则不然。移民对于设庆坛、建庙宇确是在所不惜,较大的道观庙宇在柞水的街镇乡村亦不少见,就是山乡僻壤处处都建有火神庙、水师庙、土地庙、龙王庙等。这类事象在陕西关中是很难看到的,就在陕北也少有类似情况。之所以有此差别,皆因柞水人对道教的崇拜而信神之风的心理所致。
  但并非所有庙宇都是道教的。除过以供奉神仙为主的庙观之外,其它诸如药王庙、张飞庙、鲁班庙、缧祖庙等,都是对历史上有功绩的人物的祠祀场所。
  道教在柞水传播的流派,以正一道为主,也就是张道陵一脉的符派。他们大都是出家的道士,头挽髻,身穿道袍,搞一些消灾、祛病、求福的禳作。目前境内尚有县城圪塔寺、东甘沟祖师庙、百神洞玉皇宫、马家台太白湫庙、对峰台观音庙、红岩寺镇仙人庙等几处庙宇有道士主持。
  历史上,柞水县域究竟有多少人是道教的信徒,这个问题无依为考,谁也说不清楚,尽管柞水地域信神信鬼的人不在少数,但真正的道教信徒恐怕为数不多。然而,由道教派生出来的一贯道、神坛老道等,却在柞水引发出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说来让人触目惊心,不可小事。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情况说,1950年潜伏在原穆家庄凉水沟垴的国民党某军官,利用乡民求神祈福的心态,发展一贯道徒,在原穆家庄、瓦房口、张家坪、肖家台等乡接纳道徒千余人,仅凉水沟就有70余户加入一贯道。表面上仅是迷信神鬼的组织,实际上是旨在颠复共产党的政权,在一贯道的内部核心人物中伪任专员、县长等职。1951年至1952年,此类政治案件被侦破后,被商洛政法机关视其罪恶镇压了一批首犯,法办了一批骨干分子,对于大多数受蒙骗上当的乡民进行了教育,彻底清除了一贯道的流毒和影响。1966年前后,以道教衍生出来的神坛老道,在凤镇地区和高桥、丰北河地带活动猖獗,后被定为反动组织,首恶分子同样被镇压。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绝不允许披着宗教的外衣,从事不可告人的非法活动。
  从上述的政治事件中,说明柞水县域有宗教活动的土壤,因为乡民信神由来已久,容易被非法组织所利用,所以提高警惕是十分必要的。

 

编辑:文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