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儒教

作者: 来源:365投注网址 2015-09-01 09:45:40

儒    教
  
  儒教,源于我国的孔孟之道,又称孔教,其学说和教义创始于春秋末期,根植于中华民族,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正统思想,其教义不少成为我国人民的道德思想规范和生活习俗,两千余年逐渐为各教所吸收和演绎,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中国的“三教”。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多推崇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从南北朝开始将儒家学派叫做儒教。自此以后,儒教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相继出现了儒士、儒学、儒术、儒宗、儒将、儒家等传播儒教的学派和学术。当今世界上西方很多国家相继创建孔子学院,旨在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儒教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活动。
  儒教在柞水地域的传播,大约在汉代。儒学兴起时,陕南属楚地,战国中后期又为秦所有。柞水县域,曾属旬阳、山阳管辖,后汉时期在县境的下梁建设乾佑县城(镇安县前称),以及清代建造的孝义厅城,所有这些县(厅)城,都建有儒学、书院、文庙等儒教的活动场所,就是在乡间民社中也有儒教的活动踪迹。如清代原黄金李家砭设有“安业书院”,丰北河的蜂箱河街(后改为丰河街)设有“圣书院”等,足以说明儒教在柞水也是乡民信仰的宗教之一。
  儒教,敬天敬地,尊君尊祖尊师,在民间形成了人们习俗的香火“天地君亲师”位,柞水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立有香火,而且对“耕读传家”极为崇尚。这些皆是儒教的影响力所在。而在陕西关中地带,居民农户均不立香火,稀有敬神者则立“太上老君”之牌位,希冀长生不老。由此说明,陕南信奉儒教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民俗的外溢。
  道佛儒三教在柞水县域的衍生和融合特别显明。佛教历史悠久,教理镇密严谨,要人们去念灭欲,修身养性苦悟佛意,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达到大慈大悲,大智大能,大仁大爱的境界,以此济世救民,普渡众生。而道教来源于古代迷信,集老庄哲学、民习风俗、神仙传说、方土巫术、阴阳五行等为一体,融荆楚、巴蜀、齐鲁文化于一炉,以淡泊、宁静、虚无、养身、成神、成仙为教义,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儒教伦理,以仁、礼为核心,奉行忠、孝、仁、义,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从汉代至明末,各宗教之间经过多次碰撞与融合,在神学、教义、规范活动等方面。逐渐趋于兼容互補。所以在柞水尚存的寺庙中,很多寺庙出现佛、道、儒合一,神仙混杂供奉的现象。如云台山祖师庙本来应是佛教圣地,但在当代重塑神像时,以祖师为主立有九尊神像,佛、道、儒神像各有三尊。这便是三教兼容互補的例证。对于信徒和观光旅游的或祈神许愿的来说,可以满足不同信仰的精神要求。
  其它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在柞水地域也有部分传播和影响。
  天主教,也称罗马公教,基督教的一派。中世纪时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明代传入我国。历史上,柞水分属咸宁、蓝田和镇安三县所辖,三县县城都建有天主教堂。镇安县于民国二十九年(1930)在县城后街设教堂10间,并设天主教儿童学校,先后聘请柞水籍教师魏西祯、李之溪任教。
  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国旧称回教、清真教等。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以《古兰经》为经典,信安拉为唯一的神,唐代传入我国,明代传人镇柞地域,清代建有清真寺13坊。其中包括柞水县(孝义厅)东川区有清真寺4坊。寺内均有阿訇、伊玛目等主持。伊斯兰教有严格的教规和宗教仪式,在饮食起居、婚姻、丧葬、卫生等方面皆有专门规定。如今居住在营盘镇安沙沟的回民,亦然信奉安拉,且依然遵守教规行事。
  基督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一世纪产生于亚细亚西部地区,原为犹太教的一个宗派。奉耶稣为救世主,大约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耶稣,即基督,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该教说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拯救人类降世为人,后被犹太教统治者订死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升天。由于教义传说逼真,使很多人信奉耶稣。目前,在柞水城乡信奉耶稣的多为中老年妇女,尤其是丧偶的妇女多祈求耶稣保佑。
  总之,宗教是一种长期社会现象,与之相存的宗教文化必然会伴随着长期存在,历史上形成的宗教文化影响,仍会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产生宗教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的提高,宗教文化也会随着宗教的改变而改变,一部分宗教文化将逐渐失去其自身的功能,或者改变其自身成为世俗的文化。
  宗教文化,对于柞水地域来说,基本上呈现出一种隐形状态。说没有,是不现实的,因为柞水人都祭祖敬神,它本身就是宗教文化的一种表现。但这种宗教文化又显得单调分散,不如省内的黄帝陵、法门寺、白云观等那么有气势有影响的宗教文化活动。
 

编辑:文联办